数据显示,截至9月10日,股票私募仓位指数为77.54%,环比减仓了0.61个百分点。细分来看,百亿级私募和二十亿规模私募大幅减仓,其中,百亿级私募仓位指数为81.46%股市100倍杠杆,环比减仓2.11个百分点;二十亿私募仓位指数为74.79%,环比减仓2.26个百分点。而五十亿规模私募和十亿规模私募仓位则出现了小幅回升。其中,五十亿规模私募仓位环比回升了0.73个百分点。
他们本无交集,却同在一个A股市场,客户均为机构和高净值人群,他们亦是券商、银行渠道暗中角力的“竞争者”,又是某些上市公司K线波动的缔造者——有时交易方向协同,有时是买卖的“对手方”。
点击收听本新闻听新闻1975年的春节,一轮明月耀两岸。浅浅的海峡割不断两岸人共同祈求团圆的美好心愿。
此起彼伏的爆竹声,隔海可闻。
一封罕见异常的电报被送进了中南海,毛主席拿着这张电报纸久久沉思,沉吟不语。
发来这封电报的人,是蒋介石。
蒋介石为什么要发电报给毛主席?
他又在电报里对毛主席说了什么?
这封电报,对于两岸关系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1950年,蒋介石发表声明:台湾永远是中国的!
1949年,对于蒋介石而言,注定是一生之中最刻骨铭心的一年。
这年的年初,一月,蒋介石通电下野,回到了浙江老家。
即便是此时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大势已去,他还没有真正地意识到此次的归乡之旅将是他人生之中的最后一次。
蒋介石不是没有想过国民党会败,但是他没想到的是会败得这么快,这么彻底。
1949年的12月,这一年当中的最后一个月。红色的旗帜已经遍布神州大地。
对于新中国而言,寒冬即将过去,一些崭新的希望即将发生。
而对于蒋介石而言,这一年的寒冬的冰冷异常凌冽,又十分的漫长。
成都机场,最后一架飞机蓄势待发。站在舷梯上的蒋介石最后望了一眼这熟知的一切,似乎想要说些什么,最终一言不发地郁郁而去。
或许,有些东西拥有时不知珍贵,等到彻底失去时才会感觉到痛心吧?
蒋介石到此时还不敢相信自己是彻彻底底地输了,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输在了哪里。
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失败并不在武器装备与兵力数量上,更不是战场上的策略和战术。
他失去了人民,这并非是能够在战场上一较高下的。
蒋介石飞往了台湾,一条浅浅的海峡斩断了他的归路。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直面美国。
此时,蒋介石却做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举动。
他授意台湾当局政府发表声明:重申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这样的举动,在当时的国际格局下不可不谓是惊世骇俗,甚至在北京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毛主席与周总理都对蒋的这个声明表示赞赏。
那么,蒋介石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做出这样的表态?
原来,当时美国人为了阻挠我军解放台湾,派出了第七舰队封锁了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不仅如此,他们居心叵测地在国际上抛出“台湾未定论”企图来分裂中国。
蒋介石虽然是美国人的棋子,但是他绝不甘心完全成为美国的傀儡。再加上美国人在台湾小动作不断,甚至暗中支持他人要搞政变取代蒋介石。
所以,蒋介石才发表声明来粉碎美国人的野心。
虽然在民族大义上蒋介石没有犯错,但是国共之间的分歧犹在,双方的敌对关系依然如故。
然而,几年之后发生的另一件事却给当时的国共关系带来了转机……
两岸和平统一的第一次希望,在蒋介石的执念中化为了泡影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出于各方面原因,新中国暂时停止了武解放台湾的计划。
1955年的春天,毛主席公开发表了两岸爱国一家的讲话。蒋介石深刻感受到了毛主席的博大胸怀与新中国希望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真挚诚意。
毛泽东的讲话,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不久后,爱国认识章士钊带着毛主席的亲笔信,见到了蒋介石。
在信中,毛主席真诚地表示,国共可以再次合作,新中国诚挚地邀请蒋介石回家乡看看。
这封信,蒋介石仔仔细细地阅读了好几遍,握着信的手指,不禁微微颤抖。
此时的蒋介石,也确实需要好好的想一想了……
1957年,一位神秘的特使来到了北京,周总理亲自接见了他,表示欢迎蒋介石回乡,愿意真诚地谈谈和平统一的事宜。
然而,这次谈判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蒋介石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认为自己还有机会夺回大陆。
接下来的几年里,新中国方面一直没有放弃和平统一的努力。
毛主席甚至提出了诸多优厚条件,比如允许蒋介石在台湾搞三民主义,允许国民党在台湾不裁军。
然而,美国人也在做蒋介石的工作,这让他始终都没有下定决心……
蒋介石最终提出的六个条件
1965年,李宗仁先生辗转反侧回归大陆,这让蒋介石看到了希望。
他开始认真考虑和平统一的可能性。
经过一系列谈判,蒋介石提出了六个条件:
第一,两岸统一后,蒋介石回大陆后,仍然担任国民党领袖。
第二,蒋经国担任台湾省一把手。
第三,台湾不接受美国援助,财政有困难时,北京方面要积极援助台湾。
第四,国民党陆军整编为四个师,其中三个师要驻扎在台湾,不过指挥权在北京。
第五,厦门和金门合并为一个全新的市,这个市将作为大陆和台湾的缓冲地区,不仅如此,这个新地区领导人,将由台湾方面的官员担任。
第六,原台湾军政要员政治待遇不变。
思考再三,胸襟宽广的毛主席最终还是同意了这些条件。
但是,当两岸双方正准备深入达成相关合作之时,时间已经来到了六七十年代。
蒋介石又犹豫了,他怕回到大陆后会受到清算。
犹豫再三后,他终止了双方合作谈判的继续。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两岸的对话就此戛然而止。
时光的流逝快的让人猝不及防。十年光阴,弹指之间。
1975年,蒋介石已经病得很重了,他意识到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他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向北京发电报,邀请毛主席访问台湾。
但是,蒋介石万万没有想到,此时的毛主席,身体状况也十分不容乐观。
即便是周总理,也在同癌症抗争着……
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也没有放弃和平统一祖国的希望。
他决定派邓公前往台湾。
主席握着邓公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此次访问台湾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我们一定抓住这次机会,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
邓公将主席的话牢牢记住,正准备启程时,一个令人惊愕的消息却从台北传来:
蒋介石于1975年4月5日去世。
天意弄人!这次极有可能改变两岸命运的机会,就这样与历史失之交臂!
蒋介石去世了,但是希望仍在。
蒋经国执掌台湾后,继续推动两岸关系的改善。
在邓公的主导下,两岸开始在文化、经济等领域进行交流。
1987年11月,台湾开放了部分人士前往大陆探亲的通道,两岸关系迎来了历史性的突破。
然而,命运再次开了个玩笑。
就在两岸关系日益改善的时候,蒋经国于1988年1月突然去世。
当时,邓公在得知消息时,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要是蒋经国多活几年该有多好啊!"
是啊,要是蒋氏父子能多留在世间几年,今天的两岸必将大不一样!
回顾蒋介石的一生,他无疑犯下了许多错误,造成了无数悲剧。
然而,在他生命的后半段,他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如果1975年那次未能实现的会面真的成功了,历史会不会改写?两岸关系会不会发生转折?
历史总是充满了假设,但我们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血浓于水,岂能分离?
1975年那场未能实现的会面是两岸同胞共同的遗憾,但却再一次证明,两岸的和平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我们坚信,只要两岸同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什么困难是我们无法克服的。
任何宵小之辈妄图分裂祖国的一切伎俩都是痴心妄想!
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可阻挡的时代洪流!
让我们共同期待那一天的到来股市100倍杠杆,期待海峡两岸真正成为一家人的那一天!